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中醫治療|李奕璇醫師

注意力不集中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注意力不集中(ADD)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為現代醫學的診斷名詞,成因目前雖然沒有定論,但主要多是大腦神經功能異常,與前額葉功能、神經傳導物質等等相關。中醫古籍中並無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相關診斷,而我們在臨床上首先必須排除其他任何會讓孩子產生“躁動”症狀的情況

孩子的躁動多數與過敏體質相關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鼻炎,中研院在2019年8月發表了過敏與過動的相關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孩童若同時罹患2種以上過敏症狀(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得到過動症的風險為沒有過敏孩童的2至3倍。

而過動症與貧血、血清素偏低、嗜酸性粒細胞與免疫球蛋白IgE偏高的4個風險因子有關,若同時4個風險因子都異常,罹患過動症的機率則為6至7倍。

因此,當孩子出現躁動、靜不下來、無法專心等現象,我們第一步會先調理過敏體質,當過敏症狀穩定且不再反覆發作後,孩子的躁動情況大多會穩定下來。

睡眠品質不好的孩子亦會影響情緒與專注力狀態

睡眠狀況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其中最容易影響孩子的還是前述的過敏體質,就是我們所謂的過敏三兄弟: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鼻塞、膚癢、氣喘夜咳……等等都容易干擾孩子的睡眠品質,因此若是有明確症狀所引起的睡眠不安,一樣是先調理過敏體質,讓晚上睡得好,白天的專注力自然更佳。

食積脹氣會對孩子的睡眠造成影響

中醫亦有云: “胃不和則臥不安”,兒童脾胃的發育狀況不似大人健全,容易產生過飽、食積、脹氣的問題,因此中醫學強調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孩子進食狀況吃到七分飽即可,過多的進食容易造成孩子腸胃的負擔,進而影響睡眠狀況。觀察孩子是否因為食積而造成睡眠不安可以看孩子的睡姿:喜趴睡且屁股翹高的睡姿較偏向是食積脹氣,需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狀況。

腸胃積熱的熱證體質亦會產生躁動現象

小兒為純陽之體,若飲食不當(多食高熱量、油炸物、甜食等食物)容易產生腸胃積熱。胃熱的孩子常見有怕熱、口臭、汗出多、便秘等症狀,甚至會影響睡眠出現入睡困難、磨牙、夜驚、夢遊等現象。透過中藥調理腸胃,清除胃中積熱,可改善體內火氣大的症狀,亦可助減緩躁動現象;此外,腸胃功能健全,更助孩子的生長發育。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針灸治療

若孩子不願意吃中藥,也可以嘗試針灸的頭皮針。以細針施針在頭部的穴位,包括頭頂部位的百會穴、四神聰穴;額頭部位如神庭穴、本神穴,可以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幫助孩子鎮定安神、減少異常行為與情緒的出現。

 

生活與飲食習慣也相當重要

生活上需注意孩子接觸3C的時間,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等都容易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美國小兒醫學會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不應使用3C產品,2到5歲幼兒每日使用3C產品時間應在1小時以內,且應由家長挑選節目並陪同觀賞。

飲食需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人工添加物(人工甜味劑、食用色素、防腐劑)與含咖啡因的食品(巧克力、奶茶、可樂……等等)。現代研究顯示,有過動症狀的兒童,經過減少攝取食品添加物的介入之後,有將近3成會達到症狀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