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故意的–談妥瑞氏症

近年來,隨著知識流通與訊息普及,妥瑞氏症雖然已逐漸為人們了解與接受,過多的動作與聲音仍然會引起側目,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但他們不是故意的,是因為身體出了狀況才不由自主地出現了這些症狀。

妥瑞氏症的西醫診斷

妥瑞氏症是西醫的病名,目前診斷是依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 病程中某段時間,曾出現兩種以上動作抽動及一種或多種的聲語抽動,不一定需要同時發生。
  • 抽動頻率反覆起伏,時好時壞,但自症狀開始出現後持續超過一年。
  • 滿十八歲以前開始出現症狀。
  • 這些症狀無法歸因於物質作用(如:古柯鹼)或其他疾病所引起。

妥瑞氏症依抽搐(tic)的症狀分為三種:

  • 動作型:怪動作
    • 簡單型:如眨眼、聳肩、裝鬼臉、搖頭晃腦、噘嘴……等。
    • 複雜型:緩慢重複同一個固定的動作,如:反覆跺腳、反覆穿鞋帶、反覆寫同一個字……等等。
  • 聲語型:怪聲音
    • 簡單型:不自主發出清喉嚨的聲音、大叫、吸氣音、反覆咳嗽……等
    • 複雜型:突然改變說話方式(速度或節奏),或是出現穢語症(罵髒話)。
  • 混合型:包含動作型和聲語型。

除此之外可能還會合併其他精神行為或發展問題,像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自閉症」、「學習障礙」等,都是常見的共病。

妥瑞氏症的中醫診斷與治療

妥瑞氏症在中醫診斷歸類為風證。古籍中相關的診斷有「驚風」、「急驚」、「慢驚」等,只要見到病人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具有風的特性,就可考慮為風證。
風證可分為內風與外風二種,外風多由自然界”風邪”入侵而得病,內風多為”肝失疏泄”(肝臟功能失調)所導致肝風內動的現象。

風證特性

  • 善行數變:症狀出現部位不定,比如出現動作的部位不定,可在眼部、頭頸、肩頸……等不同部位出現怪動作。
  • 風性主動:症狀多見肢體型態、動作異常,比如出現眨眼、聳肩、搖頭……等肢體動作上的異常。

風證種類

  • 外風:多由感冒所引起,或是體弱反覆外感生病,體內風邪未完全散盡所引起的風動現象,治療上會酌加解表祛除風邪的藥物。
  • 內風:中醫經典有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氣失於調達,肝失濡養,內動生風。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筋,故而會出現動作上的異常。
    肝風內動亦常夾雜肝火上炎(熱證)的情況,也會在臨床上出現情緒、精神問題,如脾氣暴躁易怒、謾罵吵架等症狀。

中藥與針灸在台灣用於治療妥瑞氏症已有多年臨床經驗,不但可緩解症狀發作,也降低復發率。

  • 中藥:風邪殘存體內則祛風邪;肝風內動則疏肝息風;夾雜肝火另需加入清降火氣之藥物。
  • 針灸:妥瑞氏症目前研究認為與基底核多巴胺(Dopamine)的高敏感性相關。因此除了中藥外,臨床上也常配合頭皮針灸來達到症狀的緩解。以細針施針在頭部的穴位,頭頂部位的百會穴、四神聰穴能增加腦部血流量,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活化認知功能;額頭部位如神庭穴、本神穴可抑制異常行為的出現。

然而孩子對於針灸多是恐懼的、不安的。因此要讓孩子接受針灸治療前,需注意以下幾點:

  • 事先與孩子溝通好,勿以強迫威脅或利誘方式讓孩子接受針灸治療。
  • 強迫威脅會加深孩子對針灸治療的恐懼;利誘常見用甜點甜食來當針灸的獎勵,而這些都是會加重妥瑞症狀的因子,切勿顧此失彼。
  • 頭皮針灸所用的針為細針,入針時可能會有輕微刺感,但醫師手法會盡量輕柔,大部分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會覺得疼痛多是因為心理恐懼焦慮或是頭皮較為緊繃區(氣血阻滯處),若是後者則無法避免。
  • 症狀嚴重或孩子接受度高者,會再輔以電針治療,即針上夾電,會有輕微的電流刺激感。
  • 若孩子仍是非常抗拒,可先以中藥治療為主,純中藥治療緩解者也不在少數。
  • 純針灸治療者,以2-3次/週的針灸頻率效果最佳。

無法自主控制的是症狀本身,並不包括生活習慣。

在衛教方面我們一再強調的是,妥瑞孩子在頻繁接觸3C、甜食、含咖啡因食物時症狀會有加重的現象;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或因某些原因害怕被責備、嘲笑也容易誘發妥瑞症狀。因此我們在評估時,都會重點詢問生活習慣、飲食狀況,以及孩子的個性、情緒、生活壓力……等等。避開誘發或加重因子,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生活與治療並重,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

 

成人型妥瑞氏症的中醫治療

妥瑞氏症好發的年齡為5-8歲,男女比例約為3:1,男生較多。症狀發作多在10-12歲進入高峰期。3成的患者成年後抽動症狀會自動消失,3成會顯著減少,但仍有約3成患者成年後仍有抽動的症狀。症狀延續到成年的成人型妥瑞氏症治療上相對需要較長的時間,且成年後會影響到工作就業與人際交往關係,心理上的壓力更大,一般建議中藥與針灸併用,可幫助減少發作頻率,維持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