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西醫是完全不同的系統,雖然看的是同一個人體,但因為著眼點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中醫是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待人體,大方向的正確就可以處理許多問題,但也難免不夠細緻;西醫則是比較微觀的來看人體,也因此產生了最大的問題:見樹不見林,會出現在小範圍取得了效果,但整體狀態卻下降的情況。
舉例來說,慢性蕁麻疹,需要常態性的使用抗組織胺來抑制症狀,這時會看到兩種情況:
1.藥有吃有效,沒吃蕁麻疹又發起來,無法斷根。
2.連續吃一段時間的藥後(可能需要2.3年),身體的反應越來越弱,即便不吃藥身體發蕁麻疹的情況也越來越輕微,最後不吃藥也不會發生症狀了,這時皮膚科會跟你說蕁麻疹”治好了”,但這時候去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其他的狀況,比如血壓變高了,或腸胃功能變差了,或是本來鼻子不會過敏的變得會過敏了。
所以要先認識到這個觀念,人體各個部位是互相影響的,原本病位在皮膚,現在雖然強行壓制了症狀,但循環狀況沒有恢復,而且還影響到了腸胃道或呼吸系統。這是西藥的問題所在,以我的觀點來看,西藥絕大多數都是抑制性的,急性期壓一下症狀可以,長期服用都是越吃循環狀況越差,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何儘管西藥明明壓倒性的比中藥強,但我仍然選擇中醫中藥的原因。
不過現代醫學持續在進步,許多新藥、新療法都正在研究中,也許未來會出現更多不論從宏觀或微觀角度都對人體有益的藥物,那麼到時我會毫不猶豫的拿這些藥來使用。我們是臨床醫師,以臨床效果為依歸,希望患者可以真正的改善,只要可以達到符合我們標準的改善,那就是好療法,不要陷入無謂的中西醫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