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是後設的。
中醫是從臨床開始的醫學,古人從生活經驗當中總結歸納出一些食物藥物的效用,例如淋雨感冒了之後,發現喝一些薑湯或用蔥用豆豉煮的湯會好的比較快,就這樣開始慢慢累積發展起來,而後隨著藥物種類愈來愈多,內容愈來愈豐富,才開始有理論系統的出現。
理論是為了方便後人的學習,如果沒有理論的話,片段且不成系統的知識很難在實際臨床上應用,但中醫的理論卻是混入了哲學思想的陰陽五行,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問題,這樣的理論系統連結了診斷到治療,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只是到了現代,現代醫學的知識普及以後,因為中西醫雙方的理論系統差異太大,中醫開始受到各種抨擊,批評中醫不科學,因為西醫的基礎建立在解剖學生理生化病理學等等可以被看到觀察到的事物上面,眼見為憑嘛!
但中醫呢 其實中醫也是實實在在的建立在臨床觀察上來的,不能因為陰陽五行等名詞和玄學哲學有關就說中醫是憑空想像的,中醫一樣是在觀察人體後得出結論,只是礙於科技水平的不足 沒有辦法觀察非常微小的部分,就是我一直說的:中醫是用宏觀的角度看人體,西醫是用微觀的角度看人體舉,兩個例子來說明:1.火氣 2.中醫的肝不等於西醫的肝
1.很多問題中醫都說是火氣造成的,但是火氣到底是什麼東西,對應到西醫的甚麼東西,講不出來,因此被攻擊,但這並不公平,即使到了現代有先進的科技儀器來輔助,我們還是找不到西醫的什麼東西對應火氣,更何況是古代,火氣之所以叫火氣,是因為古人觀察到了當身體有”一個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的時候,身體會出現很多症狀,像是口乾舌燥、大便乾燥 眼睛變紅、舌頭變紅、臉色變紅、大部分症狀都在身體偏上的部位 或是造成身體整體或局部有熱的感覺,這些表現都跟”火”有一點像,所以就叫這個”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叫做火氣,這只是一個代號而已,覺得火氣不好可以改用任何其他名詞來替代。
所以不要一直執著在火氣是甚麼東西,而是我們知道用什麼藥、用什麼辦法可以去掉火氣對身體的影響,讓人體恢復平衡、健康,這樣就好了,畢竟健康才是最終的目的不是嗎?
2.中醫說的五臟六腑雖然可能是有建立在一定的解剖知識之上,但更重要的是五臟六腑各自表達身體的部分”功能”,中醫說的肝包含解剖學的肝臟以及很多的”功能”,對功能的描述應該叫”肝氣”,或是乾脆換名字叫”木氣”比較不會造成混淆,”木氣”指的是所有向上、向外的氣的移動,實際上的功能表現可能包含月經、性功能、大小便的排出、流汗、頭腦清醒、耳聰目明等等。
總之,中醫的理論系統是獨立的,當然並不是盡善盡美,也是有缺點(例如因為很多東西是概念性的,沒有明確的定義,可能我說的五行和你說的五行意思不一樣,就造成了溝通的障礙),但是不要硬把中醫西醫兩邊不同的理論放在一起比較,這沒有意義,可以兩邊都去學習,截長補短,若能如此,醫學必定能更加進步,亦是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