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現代的文明病之一,盛行率已超過10%,未來大概也只會繼續增加不會減少。糖尿病的症狀表現並不固定,許多人沒有特別症狀,是健康檢查時發現的,也有人是因為容易疲倦、食慾變差、皮膚癢、傷口不癒合或反覆尿道陰道感染而發現。
若疏忽怠慢了治療,後期可能會因為血管病變出現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10多年的時間就可以毀掉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不可不慎。
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來源於不良的飲食習慣。
因為飲食讓身體血糖有過大的波動,每當血糖數值高起來時,身體便會製造胰島素出來,使血糖可以進到細胞裡利用或儲藏,但經常性的處在這種高血糖高胰島素的狀態下,身體就會變得遲鈍,對胰島素不敏感(胰島素阻抗),同樣這麼多的胰島素,卻已不能達到該有的效果,逼迫身體要製造更多的胰島素,時間一久,會累壞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細胞,讓胰島素變得越來越缺乏。
很明確的,糖尿病跟飲食脫不了關係,所謂健康的飲食不是吃得很少,不是不吃澱粉,不是不鹽不油非常清淡,而是講求均衡、重視食物品質、減少精緻加工的食品(麵包、蛋糕、麥片、各種甜點飲料、零食餅乾,嚴格一點說的話連麵條都算是加工品)。適量的米飯反而是最好的主食,關於糖尿病的飲食建議可以參考台北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的看法。
(https://www.facebook.com/professor.diabetes.chiente.hung)
中醫對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
中醫對糖尿病的認知,基本上就是一種氣散在外收不回來的狀態,依症狀可粗分作實證和虛證。在現代遇到實證的機會很少了,實證就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口乾舌燥、便秘,這些是很初期的症狀,也許患者自己都還沒發現有糖尿病時的狀態;現在臨床上看到幾乎都是虛證,虛證就是精神不濟、容易水腫、胃口不好、吃得少反而發胖且血糖越來越高。
總結致病機轉就是脾腎兩虛,中土不運,氣難內收。
那虛證怎麼辦呢?給他補嗎?
糖尿病患很大一部份的患者都舌頭胖大,舌頭胖是腎氣虛,書上也告訴我們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補腎藥可以降血糖,可是照這樣治療效果卻不好,那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讓體內痰濁太重,循環狀況太差,所以不能一開始就用補的,要先讓外周的氣血流通開,才能開始調補脾腎。
要注意的是,前面這段調整循環的時間,一樣會有一些好轉反應(排病反應)出來,循環比較改善後虛的症狀表現就會比較明顯,所以人會覺得更疲倦;循環好後體內痰濕火氣往外排,有可能血糖會暫時更高一些,其他還有可能口乾嘴破,頭暈、胃不舒服、排便軟黏、喉嚨出痰之類的症狀。慢性病的調理過程中,排病反應是很正常的,不管治療是什麼病,總是要挺過前面這一段才會好。
累積治療經驗多了以後,知道患者遇到前面這些排病反應的症狀波動會擔心,所以我們會搭配藥物讓這些排病反應不至於太嚴重,在治療速度與患者感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中藥治療糖尿病的角色
中藥的效果在於幫助身體回復功能,而不是幫助“降血糖”。不是研究說黃耆、山藥、黃連…什麼藥物可以降血糖我們就用,還是要整體性的調整,有火治火,有濕治濕,有虛治虛。中醫藥的優勢,是可以恢復身體的循環狀況,循環狀況好了,就可以逐漸改善胰島素阻抗的情形,隨著病況改善,也應逐步減少西藥的用量,以免反而造成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