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痺)

案例分享
60歲女性,某日早上睡醒後突然覺得左臉非常緊繃,無法做出挑眉、閉眼、活動嘴角等動作,尋求西醫評估後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就診後開始服用大劑量類固醇,但是吃了一周後覺得進步有限,故而又尋求中醫協助。
依脈象開立以桂枝湯為底的中藥,再搭配針灸治療,1個療程後局部已可見肌肉抽動,大約5周完全恢復正常。
顏面神經麻痺
症狀有:
臉麻、僵硬感,肌肉不受控制
無法閉眼、容易流淚
嘴角下垂、流口水
臉部紋路消失(抬頭紋、法令紋)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 貝爾氏麻痺,也就是週邊型的顏面神經麻痺,成因是顏面神經周圍的組織水腫壓迫顏面神經所致。
好發於季節交替,特別是冬春交際,吹風受寒、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都是可能的誘發因素。
西醫的治療主要是使用大劑量類固醇,中醫則以幫助頭面部循環的中藥及針灸來治療,越早介入,則完全恢復不留下後遺症的機會就越大。
另外有一點特別提出,就是習慣上,在剛發生症狀的前一周左右,針灸治療的部位不會選擇患側的面部,會針對側的臉或是針手腳。這是因為在急性期,顏面神經周圍的組織可能還有水腫的情況,在患側局部針灸會吸引更多血液聚集過去,有可能會暫時加重症狀,即便這樣對整個治療療程來說是好的,可是一般為了避免讓患者覺得越針越嚴重,我們會避免這個動作,等一週左右,再來針刺局部加強神經功能的恢復。
一般來說前一個月是功能恢復的黃金期,而如果不慎錯失了黃金期,也別緊張,持續針灸給予刺激,大約一年之內都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慢慢恢復!